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记县人大代表、两河口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隆席
自1997年以来,王隆席连续四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凭着勤奋、执着、魄力和一股闯劲带领村民踏上了致富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在群众中被誉为人民的好代表、群众的好书记。
王隆席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中历来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穷,他辍学在家务农挑起了家庭重担。两河口村耕地面积1688亩,其中茶园有500余亩,经过多年打拼和磨砺积累了一定经验和积蓄的王隆席瞅准家乡丰厚的茶叶资源优势开始了一条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园创业之路,凭着自己的勤劳、创新,茶场效益渐起,自己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他忘不了在大山里曾经的苦日子,更忘不了家乡父老乡亲们渴望致富的眼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摘掉这顶穷帽子,改变两河口村的面貌。亲戚朋友提醒他“算了吧,两河口村穷得叮当响,你还是搞自己的茶园发家吧。”然而,领导的信任、乡亲们的期盼,深深地触动了他,他打消了顾虑,毅然挑起了两河口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因地制宜谋发展,勇挑重担谱新篇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领头人,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做得更大,带动其他村民也加入脱贫致富行列,将两河口茶叶推广出去、打造成响当当的品牌。”王隆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茶农家中,反复查看、叮嘱、讲解,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目前,两河口村茶叶种植大户多达50余户,种植面积500余亩,年产量达54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8620元,茶农们纷纷尝到了种植茶叶带来的甜头。王隆席用实际行动切实发挥了人大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心系百姓解民忧,倾力修通民心路
“崎岖路,土坯房,一条长河隔两旁”,这是老百姓对两河口村的生动描述。一条长河横穿两河口村,秋冬河流干枯,夏季山洪汹涌,经常隔断学生上学和村民出行,遇到洪涝灾害村民田地被冲毁,损失惨重。遇到下雨下雪,路难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人代会上,他从修通通组公路的必要性、受益村组、资金筹措等方面,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交通部门积极争取立项,他组织群众投工投劳, 使5、6组的3公里水泥路全部竣工,解决了两个村民小组120户600余人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风雨沧桑铸丰碑,满腔热血写忠诚
在两河口村提到王隆席,乡亲们众口如一地给予亲切褒扬,他们会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王书记都会耐心倾听,对于乡亲们反映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他二话不说马上帮忙解决,不能当即解决的,他会帮忙出谋划策,直到我们满意为止。”
2010年8月家住五组的郭训才,儿子郭提山考上大学,但高昂的学费成了他迈入大学校园的“拦路虎”,他闻知此事,亲自找到郭提山,慷慨解囊,帮助他入学。2010年8月14日,两河口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一时间,暴雨倾盆、洪水肆虐、房屋倒塌、农田被毁。两河口村二组56户57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危急时刻,他立即召集三委成员,调运车辆、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叫醒已经入睡的村民,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组织村民转移时,洪水已进入一些房屋内。“两河口镇摩托车专卖店”的仓库眼看要被洪水吞噬,店老板兰付银举手无措、抱头痛哭。这一瞬间被正在沿路疏散群众的王隆席看到,他立即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年轻劳力30余人迅速将28辆摩托车推出仓库,转移到安全地方,为其减少损失13万元。几天几夜未合眼,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王隆席,始终牵挂着百姓冷暖安危,自己嗓子喊哑了也无暇顾及,不下兵马不解甲,直到人畜、财产安全转移,矿泉水、面包、方便食品等救灾物质分组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才回家休息。
十四年来,村“三委”一班人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新建通组公路4公里,完成3处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危房100余间,村民活动室、村级卫生室、村级办公活动室、农家书屋、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与此同时,他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机遇,多方筹资、集中规划,自2001年以来已有126户村民乔迁新居,住上了新楼房。
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人大代表,他用十四年的汗水“赚得”了村民的信任;用十四年的行动“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用十四年的光阴“耕耘”着致富的田野。如今的两河口村青山绿水环绕、楼房整齐有序、村庄整洁卫生、道路四通八达,大家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为王隆席竖起大拇指,亲切的称他“村民的好书记”。对村民的赞誉,王隆席总是说“做为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是应该的,做为一名人大代表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也是应该的”。朴实的话语,饱含着一位基层人大代表、村支书的高尚情怀。(张崇琪 杨显雄)